四川省德陽中學校,始創(chuàng)于1939年抗戰(zhàn)內遷的“國立六中二分校”,校址在德陽縣城關外北文昌宮,即今德陽中學初中部所在地,首任校長蘇郁文。1950年3月,由四所中等學校合并為德陽縣初級中學。1952年經四川省教育廳正式命名為“四川省德陽中學校”,政府撥款在城北文昌宮原址修建新校舍。1982年成為四川省首批省重點中學,1994年,提出“強健、正直、博學、創(chuàng)造”的校訓,在省內引起強烈反響。1996年通過省級文明單位驗收。2001年9月,玉泉路新校區(qū)正式投入使用,2002年成為國家級示范性普通高中,2013年成為四川省首批一級示范性普通高中。2021年青衣江校區(qū)投入使用。
贊曰:昔有文昌故宮,今為德陽中學。始于抗戰(zhàn)三九,名于建國之初。傳八十載薪火,歷曲折之變遷,乃于2001拓玉泉校區(qū),2008逢災后重建。創(chuàng)國重,立品牌,發(fā)展至今,三校齊盛,享譽四方。
聞德中當年,高人韻士,臥虎藏龍。崇文重道,立德樹人。在陋巷而樂詩書,居斗室而憂天下,風雨飄搖而志節(jié)不移,世風不古而情懷彌堅。今我德中師生,當繼先賢之學魂,明道正德,發(fā)揚蹈厲,興民族之科教,創(chuàng)巴蜀之名校,諸君勉乎哉!
歷史沿革
四川省德陽中學,始創(chuàng)于1939年抗戰(zhàn)內遷的“國立六中二分校”,校址在德陽縣城關外北文昌宮,即今德陽中學初中部所在地,首任校長蘇郁文。
1950年3月,由四所中等學校合并為德陽縣初級中學。
1952年,經四川省教育廳正式命名為“四川省德陽中學校”,政府撥款在城北文昌宮原址修建新校舍。
1966年以后,受到文革沖擊,高中停止招生。
1972年,高中恢復招生,學制兩年。
1982年,被省教廳列為首批“四川省重點中學”,高中學制改為三年,建立學校教育教學系列規(guī)章制度。
1986年,建立教職工代表大會制度。
1987年,籌建通達電纜廠,開始職稱評定工作。
1994年,提出“強健、正直、博學、創(chuàng)造”的校訓。
1996年,通過省級文明單位驗收。
1997年,成為首批四川省校風示范學校。
2001年9月,玉泉路新校區(qū)正式投入使用。
2002年6月,跨入“國家級示范性普通高中”行列。
2013年,被省教育廳評定為“四川省一級示范性普通高中”
2021年,青衣江校區(qū)計劃投入使用。
辦學思想
多年來,學校始終堅持“成人、成才、成功”的“三成”辦學思想,首先是讓學生“成人”,使學生品德高尚、人格健全;然后是促學生成才,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,幫助學生全面發(fā)展。從而為學生高品質高質量發(fā)展奠基。三成層層遞進,與 “強健、正直、博學、創(chuàng)造”八字校訓一脈相承。
辦學理念
“讓每個學生都有成就感”,是德陽中學迎接教育改革浪潮而提出的新理念,這一理念是對“三成”教育思想的融會貫通。它更加強調學生的主體意識,支持學生對自身價值的認定,有利于增強成才的內驅力和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,使各類學生都能抬頭挺胸、充滿自信地邁出德中大門,迎接未來的各種挑戰(zhàn)。走出德中的學生,是學有所長、自信陽光、意識自主和人格獨立的現代人。
管理理念
“嚴而不拘,活而不亂”是學校的管理理念。“嚴”、“不亂”是指有規(guī)矩、有法度,做人堂堂正正,處事明德識禮,堅持一種信念,遵循一種規(guī)范,不因外部環(huán)境而隨意改變。同時,學校的管理又是“不拘”的、有靈活度的,懂得變通,寬嚴并濟,張弛有度。
辦學條件
辦學規(guī)模
截止2021年4月,學校已經形成一校三區(qū)格局,共有138個教學班,學生7000余人。其中文昌校區(qū)占地42786平米,開辦65個教學班級,玉泉校區(qū)占地89411.2平米,開辦68個教學班級,青衣江校區(qū)占地99037平米,開辦5個教學班級。
師資力量
學校面向全國廣納賢才,推行“能者上,平者讓,庸者下”的激勵機制。擁有一支結構合理、學科配套、業(yè)務精良、師德高尚的教師隊伍。截至2021年1月,學,F有教職工528人,學歷達標率為100%,具有研究生級以上學歷的教師93人,高級教師138人, 全國優(yōu)秀教師6人, 特級教師6人,國家級骨干教師3人,正高教師2人, 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人, 教育部曾憲梓基金優(yōu)秀教育工作者1人,省級勞模3人,省師德標兵1人,省骨干教師12人,省市級各類優(yōu)秀教師137人, 市級學科帶頭人及骨干教師64人, 省市各級學術團體的會員、理事和教研團體及學科負責人41人。學校擁有的省、市、區(qū)三級名師工作室共9個,數量高居全市第一。近年有40多位教師在全國、省、市級優(yōu)質課競賽中獲得一等獎。治學嚴謹,敬業(yè)愛生,銳意改革,是德中教師的突出特點。正是由于教師隊伍整體素質高,德陽中學在激烈的教育競爭中,勇往直前,挺立潮頭,不斷地敘寫著德陽基礎教育的輝煌篇章。
硬件設施
學校環(huán)境優(yōu)美、教育教學設施齊備、配置精良。理化生實驗室達到國家Ⅰ類標準,有專用音樂室、美術室、練功房、錄播室、五個學生機房、教室全部配備多媒體教學系統(tǒng)、全部開通了校園網,有兩個可容納近千人的多功能階梯教室,有設施完備、明亮舒適的食堂和學生公寓,有開闊大氣的400m標準田徑運動場,足球場、籃球場、網球場、游泳池一應俱全,擁有室內乒乓球館、籃球場、羽毛球場、瑜伽室和健身房,有信息化程度較高的圖書館和多功能演講廳及電子閱覽室等等。同時,一校三區(qū)的建立,使學校在學段設置、銜接教育、管理布局、小班教學等方面更加優(yōu)化,辦學質量進一步提高,學校品牌和檔次將走向高端化。
辦學成果
學校獲獎
學校先后獲得“全國群眾體育活動先進集體”、“國家級綠色學校”、“國家體育傳統(tǒng)項目先進學校”、“國家級青少年體育俱樂部”、“四川省文明單位”、“四川省校風示范學校”、“四川省實驗教學示范校”、“四川省現代教育技術示范學校”、“四川省科技教育示范學校”、“四川省環(huán)境教育先進單位”、“四川省勞技教育先進單位”、 “四川省招生工作先進單位”、“四川省先進基層黨組織”、“四川省模范職工之家”、“四川省德育教育基地學校”、“學校檔案管理達省一級標準”、 “四川省陽光體育示范學校”“德陽市第六屆高中青年教師技能大賽團體一等獎”、“釘釘未來校園示范學校”、“德陽市普通高中2020年教學質量先進學校”等獎項。
學生成績
中高考成績
截止2020年,中考已連續(xù)36年獲市區(qū)教學質量一等獎,A類生上線人數、上線率在市區(qū)遙遙領先。高考已連續(xù)29年獲德陽市教學質量一等獎,近十年來,本科上線率逐年攀升,上線人數累計過萬,在全市遙遙領先。2000年以來,學校有17名學生獲得德陽市高考第一名;近5年有12人被北大清華錄取;被985、211院校錄取的學生居全市第一;進入“雙一流”大學的學生人數逐年增長;近年來高考獲得“雙一流”大學自主招生加分人數躋身于四川省前列。2020年高、中考再創(chuàng)輝煌。我校學生鐘天宇同學以656分獲德陽市文科第一名,全省第五名,被清華大學錄取,王子卿同學被清華大學錄取,黃嶄博同學以642分獲德陽市文科第二名,全省第46名,被復旦大學錄取。本科率和600分以上人數居全市第一。
近年來德陽中學獲德陽市高考第一名的部分學生
時 間 |
姓 名 |
獲獎名次 |
就讀學校 |
2000 |
畢 琦 |
文科第一名 |
北京大學 |
2002 |
樊海韻 |
文科第一名 |
復旦大學 |
2003 |
蔣 維 |
理科第一名 |
復旦大學 |
2003 |
周源源 |
文科第一名 |
北京大學 |
2005 |
彭 洋 |
應屆理科第一名 |
北京大學 |
2005 |
衛(wèi) 理 |
應屆文科第一名 |
復旦大學 |
2007 |
呂頔 王浩西 |
并列理科第一名 |
清華大學 |
2010 |
黃 彬 |
理科第一名 |
清華大學 |
2010 |
莫 超 |
文科第一名 |
北京大學 |
2012 |
代文韜 |
理科第一名 |
清華大學 |
2014 |
王軍霞 |
理科第一名 |
北京大學 |
2014 |
陳 陶 |
應屆文科第一名 |
北京大學 |
2015 |
龔嘉然 |
理科第一名 |
清華大學 |
2017 |
蔡煜輝 |
文科第一名 |
北京大學 |
2018 |
向啟步 |
理科第一名 |
清華大學 |
2020 |
鐘天宇 |
文科第一名 |
清華大學 |
近年來德陽中學考入北大、清華的部分學生
姓 名 |
就讀學校 |
姓名 |
就讀學校 |
姓名 |
就讀學校 |
姓名 |
就讀學校 |
許 超 |
清華大學 |
黃 彬 |
清華大學 |
吳 旭 |
北京大學 |
唐伊豆 |
北京大學 |
鄧智勇 |
清華大學 |
朱韞哲 |
清華大學 |
彭 璐 |
北京大學 |
李思淼 |
北京大學 |
田 偉 |
清華大學 |
唐至豪 |
清華大學 |
郭 嬌 |
北京大學 |
陳 陶 |
北京大學 |
胡 波 |
清華大學 |
李俊男 |
清華大學 |
陳瑞怡 |
北京大學 |
肖 宇 |
北京大學 |
彭 銳 |
清華大學 |
代文韜 |
清華大學 |
李思遠 |
北京大學 |
邱 碩 |
北京大學 |
王 軼 |
清華大學 |
王軍霞 |
清華大學 |
夏 夷 |
北京大學 |
蔡煜輝 |
北京大學 |
李 建 |
清華大學 |
龔嘉然 |
清華大學 |
畢 琦 |
北京大學 |
鄧鎮(zhèn)豐 |
北京大學 |
楊 璞 |
清華大學 |
李安然 |
清華大學 |
周 誠 |
北京大學 |
鄧述榮 |
北京大學 |
趙震宇 |
清華大學 |
向啟步 |
清華大學 |
劉 揚 |
北京大學 |
杜睿 |
北京大學 |
尚 媛 |
清華大學 |
蘭欽 |
清華大學 |
周源源 |
北京大學 |
|
|
毛海鑒 |
清華大學 |
鐘天宇 |
清華大學 |
曾柯森 |
北京大學 |
|
|
邱月明 |
清華大學 |
王子卿 |
清華大學 |
邵 辰 |
北京大學 |
|
|
劉 帆 |
清華大學 |
彭守義 |
北京大學 |
彭 洋 |
北京大學 |
|
|
李雯穎 |
清華大學 |
袁瑞軍 |
北京大學 |
肖靜波 |
北京大學 |
|
|
呂 頔 |
清華大學 |
陳 臻 |
北京大學 |
陳思羽 |
北京大學 |
|
|
王浩西 |
清華大學 |
龍夫春 |
北京大學 |
何宇馳 |
北京大學 |
|
|
王 韜 |
清華大學 |
吳向紅 |
北京大學 |
莫 超 |
北京大學 |
|
|
彭雨薇 |
清華大學 |
田 艷 |
北京大學 |
范澤瑾 |
北京大學 |
|
|
科技創(chuàng)新
學校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,就成立了科技創(chuàng)新教育領導小組,培養(yǎng)學生的創(chuàng)新思維。近年來,該校學生在國際國內科技創(chuàng)新大賽和機器人大賽中屢創(chuàng)佳績,先后有近20名學生因科技作品獲國際或全國科技創(chuàng)新大賽金獎而獲得高校保送資格;有300多人的創(chuàng)新發(fā)明獲得了國家專利。該校學生郭語因獲得德國紐倫堡國際發(fā)明大賽金獎,被省教廳評為“四川省最美中學生”,并因為品學兼優(yōu)成為四川省唯一的中學生代表,赴北京出席共青團全國代表大會。2020年在各級科技創(chuàng)新大賽項目總獲獎263人次。其中省級以上83項,國家授權實用專利42項。學校獲得教育部、中國宋慶齡基金會等多部門授予的“北斗科普教育基地”、“宋慶齡少年兒童科技發(fā)明示范基地”“全國科技發(fā)明示范基地校” “北京鐘南山創(chuàng)新基金會小院士創(chuàng)新孵化基地校”“第35屆四川省青少年科技創(chuàng)新大賽基層優(yōu)秀組織獎”等榮譽稱號。
學科競賽
德中初中學子參加全國物理競賽獲全國一等獎3人、二等獎2人,省一二等獎10人。參加全國生物學聯賽獲一個省二等獎、四個省三等獎。
藝體比賽
2015年,校初中足球隊代表西部賽區(qū)在北京奧體中心比賽,獲全國第七名。
2016年5月,學校詩朗誦《閃耀吧,青春的火光》代表四川省語言類節(jié)目,參加教育部舉辦的比賽,獲全國二等獎。
2018年,蘭欽同學以專業(yè)成績全國第一名考入清華美院。
“樂動校園 放飛夢想”在旌陽區(qū)第四屆中小學生音樂節(jié)中榮獲城市組一等獎。
孟念微同學獲2020年四川省乒乓球錦標賽甲組女子單打冠軍、雙打第四名。
廖思佳同學獲四川省青少年網球錦標賽第三名。
教師成績
賽課成績
2003年-2013年高中校區(qū)省級(或以上)優(yōu)質課獲獎者有許麗娟、尹念桃、肖莉、曾艷、左曦、馬妮、舒彤、鐘興華;初中校區(qū)省級(或以上)優(yōu)質課獲獎者有李曉紅、吳璐、何靜、謝穎、劉慧敏、林培英、鐘潔琪、肖婷、袁小勇、尹華東、曹振斌、付先慶、胡勇文。
2020年四川省青年教師技能大賽中,李可、唐林等獲三個省一等獎,張吉輝獲省二等獎。
2020年德陽市第六屆青年教師技能大賽中,獲得29個市二等獎,向粲、李飛洋、等18位教師獲得市一等獎,遙遙領先于市內其他高中。學校獲區(qū)"課堂大比武”(秋期)優(yōu)秀組織獎。
趙靜老師北斗科普教學課件榮獲全國唯一一個“一等獎”。
科研成績
學校承擔的省級以上課題分別為:《網絡虛擬社區(qū)上青少年德育研究》、《新時期中學班主任成長機制的實踐研究》、《高中女生數學學習策略研究》、《“5.12”地震災區(qū)初級中學校園文化建設現狀5地40校調查研究》等,其中課題《開設科技教育課程,培養(yǎng)高中生創(chuàng)造力研究》(后改名為《“真問題”導引下的中學科技教育研究》)與《“5.12”地震災區(qū)初級中學校園文化建設現狀5地40校調查研究》獲得了四川省普教科研成果二等獎。
2020年省級重點課題《中學微課庫開發(fā)與應用實踐研究》順利結題,正積極準備四川省政府成果獎的申報工作。新立項區(qū)級課題9項,市級課題1項,順利開題8項,階段成果獲獎4項,撰寫期中報告6項,結題1項。學校獲得區(qū)小課題基地校稱號。
學校文化
;
四川省德陽中學校徽以地球圖案為背景,寓意“胸懷世界”,地球圖案外側標注著,學校的建校時間和學校的中英文校名。
校訓
強健、正直、博學、創(chuàng)造
校歌
發(fā)展愿景
在這里,教育者就像辛苦耕耘的農夫,懷揣著一份對生命成長的守望,平等地善待每一位前來接受教育的學生,為他們提供合適的土壤和需要的養(yǎng)分,靜待他們扎根出苗、拔節(jié)開花。
在這里,沒有心靈的溝通、沒有愛的投入,就沒有真正的教育。教育是一種文化浸潤心靈、促進人全面生長的活動。學校應當高度關注文化氛圍的營造,理解學生成長中的需求與煩惱,尊重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,喚醒學生的生命活力和學習興趣,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,愿每一位學生在這里都獲得成就感!
在這里,教師的“自我實現”體現著教師的人生價值,也體現著學校的內在活力。學校應當高度關注作為“人”的教師的幸福指數,為教師創(chuàng)造適合他們生存發(fā)展的公平、公正的軟環(huán)境,點燃他們的奮斗熱情,提升他們的生命質量,努力讓每一位教師過上有尊嚴的專業(yè)生活!
倘若把學校視為一棵不斷成長繁榮的大樹,所有在這里相遇的教師和學生都是血脈相連的枝和葉。他們永懷仁愛之心,沐浴著春風和細雨般的感化和熏陶,他們青春閃亮,他們人生璀璨。
在他們的心中,將永遠珍藏著母校的包容與滋養(yǎng),歷久彌新!